close


對岸要送給台灣的兩隻國寶級動物,團團&圓圓今天抵達台灣了。因此全台大家都瘋這種超可愛的動物瘋到不行...而說起貓熊的話,大概沒有人不知道牠們的長相吧!
但是牠的確實名字,大家卻常搞不清楚到底該叫貓熊還是熊貓....但其實還是有區分的喔....


貓熊(大貓熊)

1869年,法國天主教傳教士阿爾芒·戴維德(Armand David)認識了熊貓後,給「熊貓」定名為「黑白熊」,歸屬於熊科。兩年後, 動物學家進一步考查,研究牠屬於貓熊科,將它進一步定名為「貓熊」。

1940年代,在重慶北碚博物館展舉辦了一次動物標本展覽。當時,定名為貓熊,意思是它的臉型似貓那樣圓胖,但整個體型又像熊。由於中文使用者傳統上通常都習慣右到左的寫法,所以當時貓熊一詞是以右到左的方式書寫。

在標準中文文法裡,形容詞通常都被置放在名詞的前面。由於熊貓被一般人認為屬於熊科,因此貓是形容詞,熊是名詞。故,貓熊一詞在中文文法上是對的。

到1940年代,很多中文使用者已經開始習慣左到右的中文讀法,所以當時重慶北碚博物館所展示的「貓熊」字樣就被大家誤讀成熊貓。從此以後,熊貓一詞變開始先在四川一帶流行起來,長此以往以訛傳訛,一直到今天,大部分的人也就習慣了使用熊貓一詞。

熊貓一詞在中國大陸、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是最普及的稱呼。而在台灣,貓熊和熊貓則都很常用。1949年後,由於中華民國政府遷來台灣,中國大陸和台灣的文化交流也因此出現隔閡。故在台灣原有的名字《貓熊》仍較常用。




熊貓(小熊貓)

熊貓又稱小熊貓、火狐狸/紅狐(Firefox),或紅熊貓,是一種哺乳類動物,分佈在中國南方到喜馬拉雅山麓,屬於食肉目、小熊貓科。

但牠究竟應該列在熊科或浣熊科是多年來一直被爭論的問題,最近經過基因分析,認為與美洲大陸的浣熊親緣關係最接近,應該單獨列為小熊貓科。

小熊貓長約50至60公分,體重約3至5公斤,身體軀幹毛為栗色,四肢和腹有些黑色毛,面部白色花紋不像貓熊那樣明顯,但前爪根骨的一部分突起成手指狀,可作為第6手指抓握物品,和貓熊相同。

以果實、根、筍、昆蟲等為食物。夜行性,白天在樹上睡眠。交配期為1~3月,5~7月生育,一胎一般約有1~4隻。幼熊貓約5個月左右斷奶,18~20個月便性成熟。

目前由於森林砍伐等原因,野生棲息地萎縮,造成數量明顯減少,據估計大約僅剩不到5000隻。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已經認定其為「瀕臨絕種的生物」,嚴格限制交易。




結語:
大家有詳細看完上面的說明,相信應該都知道這兩種不同動物的差別了。倘若還是不清楚,其實也只要記住一個簡單的口訣就好。由於中文形容詞是在名詞前面,所以...

『貓熊』 -- 就是長的『像貓 的 熊』
『熊貓』 -- 就是長的『像熊 的 貓』

最貼切的說法,應該是『貓熊』才對。這樣大家知道了嗎?!



2008.12.23  中國時報
【石文南】

到底叫熊貓?還是貓熊?台北市立動物園決定統一稱『大貓熊』。動物園表示,團團圓圓屬熊科,是像貓的熊,稱「大貓熊」較符合中文以詞尾為名的習慣。


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裴家騏表示,不管是「貓熊」或「熊貓」都是俗名,沒有正不正確的問題。


四川稱熊貓時間較早,台灣稱「貓熊」是根據分類學,屬晚近的事。在分類學上,貓熊分類為哺乳綱、食肉目、熊科、大貓熊屬,正式學名『Ailuropoda melanoleuca』。俗名貓熊或熊貓的【英文名稱是Giant Panda】。裴家騏表示,學名只有一個,俗名就像人的小名,可因地制宜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